|
|
百万补贴保底 集贤县让校园餐回归公益普惠属性
发布日期:2025-03-18 09:29
发布者:发展研究中心
来源:集贤微言
今春以来,集贤县自上而下高位推动校园餐改革,把“放心用餐”列入县委、县政府重点工作,建立学生“放心用餐”机制,校外供餐、学校食堂的经营管理更加透明了,餐费下降了,孩子们吃得更好了,家长也更放心了——
红烧肉炖土豆、蒜薹炒肉、瓜片炒鸡蛋、溜丸子——这是3月10日集贤县兴安中学王灏鑫同学吃到的午餐。“荤素搭配,既吃得饱又吃得好。”谈起校园餐的变化,王灏鑫感觉分量足、品种多、菜新鲜。
做好校园餐,让学生和家长满意,是一件民生大事,也是长期困扰学校的难事。究竟怎么做,才能让校园餐既安全健康平价,又品种丰富?集贤县委、县政府积极回应民生关切问题,把“放心用餐”列入重点工作,出台《集贤县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工作机制》,破解“校园餐”管理难题,多方联动烹制一份放心美味平价的学生餐。
餐费怎么花?
——把钱都花在孩子的餐盘里
“把钱都花在孩子的餐盘里。”这是集贤县学生“放心用餐”改革的初衷,也是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就推进校园餐提出的明确要求。
推进一场关于校园餐的改革,找准切入口是关键。集贤县在县委、县政府顶层谋划和推动下,设立由中共集贤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担任总召集人,县教体局、市场监管局、财政局、公安局等9个职能单位各司其责的专项工作机构,统筹全县中小学校(幼儿园)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,建立起公益经营、优质供给,家校社同督、规范运行的校园餐管理机制。
今年,集贤县还计划投入100余万元专项资金,用于改善学生用餐环境和提升餐品质量;针对分散用餐管理难题,每月拨付5万余元组建专业午餐配餐管理队伍,覆盖全县所有配餐学校,确保“每班至少一名管理服务人员”,既降低企业成本,又强化对配餐质量的实时监督。同时,政府还为农村学校开辟“绿色通道”——每月向7所乡镇学校各增拨6500元,用于食堂硬件升级和工作人员薪酬保障,学生的餐费全部回馈到学生口中。目前,农村校园餐已从过去的“一饭一菜”升级为“两荤一素+免费水果”或“两荤两素+免费水果”,惠及500余名农村学子。
“现在中午饭都在食堂吃,花钱不多,吃得还好。”集贤县腰屯中学学生王爽说,“这学期午餐都准备在学校吃,饭菜味道好,干净又营养。”正在学校陪餐的家长刘金红告诉记者,现在孩子在学校就能吃上热乎饭菜,食品卫生和安全都有保障,家长很放心。
“校园餐既要让学生吃饱吃好,又要确保营养均衡,食材的品质很重要。”丰乐中学食堂负责人告诉记者,食材都是当天早上采购,在对新鲜蔬菜和肉类等食材数量、重量、质量等逐一核验后,进入清洗、切配等工序。目前,县内学生用餐价格控制在8元至10元之间,低于社会同类品质餐饮价格,校园餐更具性价比。同时,坚持采购新鲜食材,杜绝使用冻肉、预加工等食材,并督促食堂每日开展食材二次快检,杜绝问题食材上桌。
食堂怎么经营?
——走出一条惠及学生的可持续之路
如何精打细算校园餐费,在严把食材关的同时,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孩子的餐盘里?办法只有一个,降成本。
县教体局局长金林杰告诉记者,目前正在推进全县自办食堂学校食材集中采购,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,集中采购可以进一步降低食堂运营成本。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在推动“校园餐”工作过程中,集贤县督促县域学校严格落实校园食堂学校自营模式。食堂除食材、能耗、人力等刚性支出外,做到“零利润”;目前,全县11所学校食堂实现自主经营。
五花肉11.88元/斤,土豆1.49元/斤,稻花香长粒大米142元/袋,海天金标生抽83元/件……在建新中学食堂,记者看到食材展示柜内整齐摆放着多种食材和干调副食品,其进价上榜公示,很多食材比市场价还要低。
即使食材价格已经很低,集贤县仍在进一步寻找降低食堂运营成本的路径。正在推动的大宗食材集中采购就是措施之一。金林杰介绍,全县11所学校食堂的大宗食材包括蔬菜、谷物、肉类、豆类以及调味品等,每年采购金额大约70万元,涉及用餐师生500余人。“如果全部实行集中采购,预计价格相比市场还能下降5个百分点。而且节约下来的经费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改善校园餐质量的空间。”金林杰说,实施带量采购后,就可以对全县公办中小学、幼儿园食堂实行集中配送食材,更有利于加强监管,确保食材质量,实现“放心用餐”制度改革从县内到乡镇学校的辐射,完成经营管理到供应链服务,实现全程可控。
监管如何高效?
——敞开大门办好校园食堂
做好校园餐,除发挥职能部门监督作用外,社会监督也是有效手段。敞开大门办食堂、请家长入校陪餐,一系列新探索让集贤校园餐更“阳光”。
学生家长是校园餐的消费者,是新机制的主要受益者,评估校园餐质量更有积极性。集贤县围绕食材供应商的事前准入、事中管理、事后评价,督促指导全县中小学、幼儿园成立由家长代表、师生代表、学校管理人员代表和“两代表一委员”等人员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及膳食监督委员会,把学校食堂日常管理由从前“自己管自己”变成随时接受社会监督管理。
集贤县兴安中学膳食委员会成立以来,政协委员、人大代表、家长代表直接参与食材采购、配送、安全检测、日常管理等监督环节,对“校园餐”的膳食服务、食品安全、营养健康等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,让“校园餐”的供给者的经营管理更加透明,孩子们吃得更好、更舒心。开学前期,集贤县教体局随机抽取组织33名各校膳食委员会成员代表,深入各校食堂、集中供餐企业和食材供应企业,就大米、禽蛋、猪肉等大宗食材供应、“校园餐”质量等进行实地考察,从“一粒米”开始直到“餐厨残余”处理,开展全环节监督。
此外,集贤县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监管赋能增效,发挥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平台的监管作用,实现对食堂人员规范操作、现场卫生等场景自动识别,对食材采购、配送、验收、监督等全链条追溯监管。对学校食堂切配区、烹饪区、打餐窗口等场所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。
正如金林杰所说的,“我们敞开大门办好校园食堂,做好‘校园餐’,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监督,真正让学生吃得安全、吃得可口、吃得舒心。”
|